centos环境下k8s的部署模式
导读:CentOS环境下Kubernetes的部署模式 一、模式总览与适用场景 单节点快速环境:使用工具在单台机器上启动一个“全合一”的Kubernetes环境,资源占用低、启动快,适合开发测试、教学演示、边缘轻量场景。常见工具包括miniku...
CentOS环境下Kubernetes的部署模式
一、模式总览与适用场景
- 单节点快速环境:使用工具在单台机器上启动一个“全合一”的Kubernetes环境,资源占用低、启动快,适合开发测试、教学演示、边缘轻量场景。常见工具包括minikube、kind、kubeadm 单节点。单机模式通常可在CPU≤2核、内存≤4GB下运行。
- 多节点标准集群:由1个或多个控制平面节点 + 多个工作节点组成,适合功能验证与准生产。控制平面组件的高可用可通过kubeadm 管理的 etcd 集群或外部负载均衡 + Keepalived VIP实现。
- 高可用生产集群:至少3台控制平面节点(奇数)与多工作节点,结合外部负载均衡/Keepalived对 apiserver 做主备或集群接入,etcd 多数采用集群模式保障一致性。
- 离线/受限网络部署:在无外网环境中,先在外网准备yum 源与镜像/组件包,打包后导入内网,再按 kubeadm 或二进制方式部署,适合隔离网络/合规环境。
- 手工二进制部署:逐个安装与配置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etcd、kubelet、kube-proxy,用于深度定制与学习组件原理。
二、模式对比一览
| 模式 | 典型工具/方式 | 最低资源建议 | 优点 | 局限 | 适用场景 |
|---|---|---|---|---|---|
| 单节点快速环境 | minikube、kind、kubeadm 单节点 | 2核CPU / 4GB内存 / 20GB磁盘 | 快速启动、资源占用低、易上手 | 无HA、不适合生产负载 | 开发测试、教学、边缘轻量 |
| 多节点标准集群 | kubeadm 多节点 | 建议≥3台(1控制面+2工作) | 架构标准、易扩展 | 需配置网络插件与基础安全 | 功能验证、准生产 |
| 高可用生产集群 | kubeadm + etcd 集群/外部LB + Keepalived | 控制面≥3台(奇数) | 高可用、可横向扩展 | 架构与运维复杂度高 | 生产业务 |
| 离线/受限网络部署 | 外网准备包 + 内网导入 | 视节点资源而定 | 适配隔离网络 | 前期准备复杂、版本耦合 | 内网/合规环境 |
| 手工二进制部署 | 手动部署各组件 | 视规模而定 | 可控性最强、便于学习 | 部署繁琐、维护成本高 | 深度定制/学习 |
三、快速选择建议
- 需要在本机或单台服务器上快速验证应用与流水线:选择单节点(minikube/kind/kubeadm 单节点)。
- 团队或项目需要标准集群进行联调与预发布:选择多节点 kubeadm,先保证基本网络与存储可用。
- 面向生产对外服务:选择高可用生产集群(3台及以上控制面 + 外部 LB/Keepalived + etcd 集群)。
- 无法访问外网或处于合规隔离网络:选择离线部署方案,提前准备镜像与依赖。
- 需要深入理解组件交互或做平台化定制:选择手工二进制方式。
四、CentOS部署要点(通用基础)
- 基础系统设置:关闭swap(swapoff -a 并注释 /etc/fstab)、配置主机名与 /etc/hosts、开启时间同步(chronyd)、按需关闭firewalld/SELinux或做好规则放行。
- 容器运行时与内核:安装Docker/containerd,配置Cgroup 驱动为 systemd;设置内核参数如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1、net.ipv4.ip_forward=1并生效。
- 组件安装:在所有节点安装kubelet、kubeadm、kubectl(yum/apt),保持版本一致。
- 初始化与网络:控制面执行kubeadm init(指定pod-network-cidr),完成后部署CNI 网络插件(如 Flannel/Calico),最后用kubeadm join加入工作节点并用kubectl get nodes验证。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centos环境下k8s的部署模式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477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