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redis 时间设置时间设置
导读:redis在开发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php开发中,其性能表现优异,帮助php程序员们快速实现高可用的业务逻辑,但是,在使用redis过程中,关于时间设置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时间设置会直接影响redis的性能与使用效果。在re...
redis在开发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php开发中,其性能表现优异,帮助php程序员们快速实现高可用的业务逻辑,但是,在使用redis过程中,关于时间设置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时间设置会直接影响redis的性能与使用效果。在redis中,时间设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缓存时间的设置,即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
2. 连接等待超时时间设置,即当redis连接失败或者超时时,需要等待连接的最长时间。
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这两种情况的时间设置方法及技巧。
一、缓存时间的设置:在Redis中,很多开发者们常常使用过期时间(expire)命令来实现缓存的过期清理。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来设置缓存时间:
?php// 设置变量a的值和过期时间$redis-> set('a', 'hello world!'); $redis-> expire('a', 60); // 过期时间为60s?>
对于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通过set()方法来设置a的值,然后再通过expire()方法来将a的过期时间设置为60s。
注意:在实现缓存过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1. 使用自动过期机制:这种机制是redis官方建议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此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情况,只需要将需要存储的数据扔到redis里面,然后给该数据设置一个过期时间(一般是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当没有人取这个缓存时,redis会自动将缓存清除。
2. 手动清理:手动清除过期缓存的做法并不常见,但仍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这种方式,比如需要精确判断每个缓存是否有效(比如在前端页面需要异步获取到数据时),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定时任务里面检查所有缓存记录的过期时间是否超时,如果超时则将其删除。还有一种较为恶劣的情况,就是如果有意或无意的攻击者向redis中填入大量数据,将其占满,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检查并删除过期缓存数据来避免出现服务器崩溃的情况。
在这些过期时间设定中,使用自动过期机制的情况较为广泛,建议使用该方法。
二、连接等待超时时间设置:Redis是一种准高速的内存数据库,其性能非常高,但是在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情况下,redis时常会因为连接数设置不合理而出现连接失败的情况。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掌握redis的连接等待超时时间,其默认超时时间为300s,如果需要设置更长或者更短的等待超时时间,可以通过以下代码进行设置:
?php// 设置redis连接等待超时时间$redis-> setOption(Redis::OPT_READ_TIMEOUT, -1); // 同步方式等待读取数据,无限等待$redis-> setOption(Redis::OPT_CONNECT_TIMEOUT, 10); // 连接等待超时时间为10s?>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setOption()方法来设置redis选项,其中OPT_READ_TIMEOUT选项用于设置redis的超时时间,当该值为-1时,表示我们使用同步方式等待读取数据,无限等待;当OPT_CONNECT_TIMEOUT选项为10时,表示连接等待超时时间为10s。
注意:连接等待超时时间的设置直接影响到redis的高可用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一般来说,建议设置在5s-15s区间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使用redis的开发者们来说,合适的时间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redis的使用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对应的时间设置,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redis的优势,实现我们的业务逻辑。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php redis 时间设置时间设置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53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