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nodejs项目后如何实现前端本地开发接口代理服务
背景
我们在前端开发的接口联调阶段,经常会遇到跨域问题,因为本地通常使用localhost域名来启动项目,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配置host解决这个问题,但当需要访问线上页面的时候,又必须关闭host;我们也可以通过webpack的插件dev-server来配置代理(proxy),但有时需要和多个服务端研发进行接口联调,因此就需要配置多个proxy,设置多个虚拟接口前缀,还要考虑发布后线上如何不走代理,整体来说,配置工作是比较麻烦的。
目标
针对以上背景,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简单灵活的接口代理方案,我们的目标是:
- 接入简单,只需在前端项目中增加少量代码;
- 环境隔离,只针对本地开发环境使用代理,对线上无影像,发布时也无需修改代码;
- 配置灵活:可针对不同接口进行差异化配置,可同时对接多个服务端研发进行联调;
方案
我们在使用webpack的插件dev-server时,本质是本地运行了一个代理服务,前端页面发送的网络请求,实际都是请求了这个代理服务,再由代理服务转发到实际的接口url上,最后代理服务再将接口返回的数据透传给前端页面。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自行搭建一个代理服务,也将它在本地运行,来实现同dev-server插件一样的代理过程,但我们会在本方案中引入更加灵活的一种配置方式,也就是通过修改config.json配置文件,来实现更加简化的配置,以及随用随改的灵活特性。
实施
创建nodejs项目
首先在本地创建一个nodejs项目(需要安装nodejs环境,版本建议12+),命名为api-proxy-server,具体步骤略。
温馨提示:本文的代理服务项目源代码,笔者免费提供!只需 点赞+关注 即可在评论区留言索要,留下您的邮箱,笔者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发送,项目源代码readme文件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方便您快速接入。
编写express服务
我们的代理服务使用express框架来开发(需要安装依赖),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使用其他框架,比如koa、egg.js等。
首先在项目主文件中导入相关依赖: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const app = express();
然后使用bodyparser对请求数据进行解析: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
app.use(bodyparser.json());
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就是要允许跨域,我们要允许所有域名和请求的访问,具体设置如下:
app.all('*', (req, res, next) =>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req.headers.origin);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content-length, authorization, accept, x-requested-with');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ut, post, get, delete, option');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res.header('x-powered-by', '3.2.1');
next();
}
);
然后我们给这个服务编写默认的路由(也可以理解为接口,对于前端来说,服务端提供的路由都可以视为接口),默认的路由我们定义为get请求,方便我们在浏览器直接访问,来验证服务是否成功启动。
express挂载路由的方式如下:
app.get('/', (req, res) =>
{
res.send('hello, welcome use api proxy.');
}
);
最后,我们来编写启动服务的代码,如下:
const port = 8080;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port);
console.log(`http://127.0.0.1:${
port}
服务已启动`);
按照以上步骤编写完代码后,启动服务,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127.0.0.1:8080,如果看到浏览器显示“hello, welcome use api proxy.”说起服务启动成功了。
关于如何启动服务,笔者的做法是,在package.json中配置启动脚本dev,然后运行npm run dev即可,也可以通过pm2进程守卫插件(需要安装依赖)来启动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程序报错时,保证服务不会停止。
启动脚本配置如下:
"scripts": {
"start": "pm2 start ./src/server.js",
"stop": "pm2 stop ./src/server.js",
"dev": "node ./src/server.js"
}
,
编写代理接口
在上述步骤中,我们已经可以启动代理服务,并编写了一个默认的get路由(接口),接下来我们来实现本文的核心内容,编写一个post类型的接口,用于对前端接口请求进行代理。
为了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扩展,我们将代理接口的源代码编写到一个独立的文件中,目录为src/routes/api,文件名为index.js,然后在主文件中导入并挂载路由即可,代码如下:
const api = require('./routes/api');
// ......
app.post('/api', api);
注意:代理接口的路由我们定义为/api,因此在前端项目中调用这个服务的完整路径就是http://127.0.0.1:8080/api,这个接口只能通过axios来访问,因为它是post类型的,不支持浏览器访问验证。
我们打开src/routes/api/index.js文件来编写具体的代码,首先导出一个基本的路由函数:
const axios = require("axios");
const qs = require("q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fs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req, res) =>
{
// ......
}
在这个函数内,我们来处理前端请求,先从请求体中获取参数:
const {
path, params }
= req.body;
其中path指定了要访问哪个服务端接口路径,params是要透传给服务端的实际入参。
然后我们在src/routes/api/目录下,创建一个接口配置文件config.json,这个配置文件维护了默认的服务端接口域名或ip地址,以及默认的请求方式和数据类型。具体定义如下:
| 属性名 | 说明 | 示例 |
|---|---|---|
| baseurl | 服务端接口默认地址 | http://192.168.1.17 |
| method | 请求方式,默认是post | get / post |
| contenttype | 数据类型,默认是json | form / json |
继续编写代码,来读取这个config.json配置文件,代码如下:
// 读取接口配置文件
const configpath = fspath.resolve(process.cwd(), './src/routes/api/config.json');
if (!fs.existssync(configpath)) {
res.json({
code: '-1', msg: '接口配置文件不存在!' }
);
return;
}
const configstr = fs.readfilesync(configpath, {
encoding: 'utf-8' }
);
let config = null;
try {
config = json.parse(configstr);
}
catch (error) {
res.json({
code: '-1', msg: '接口配置文件格式有误,解析失败!' }
);
return;
}
// 获取接口默认配置
let {
baseurl, method='post', contenttype='json', extra=[] }
= config;
代码写到这里,我们已经拿到了真实的服务端接口地址、请求类型以及数据类型,然后就可以通过axios来发送请求了,但这样并不支持个别请求的差异化,比如有的接口需要跟另外的服务端研发联调,也就是baseurl不同、有的接口请求类型是get,有的接口请求的数据类型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实现对差异化接口的配置,我们继续改写config.json文件,加入extra数组,在这个数组中,我们放入一组对象,来定义个别接口的差异化属性,具体定义如下:
| 属性名 | 说明 | 示例 |
|---|---|---|
| path | 接口路径(必填),需要差异化配置的接口 | /user/permision |
| baseurl | 服务端接口地址(选填) | http://192.168.1.16 |
| method | 请求方式(选填) | get / post |
| contenttype | 数据类型(选填) | form / json |
有了以上配置,我们就可以遍历extra数组,如果当前接口请求的path在其中,就需要按照差异化的配置发送请求,具体代码如下:
// 获取额外的接口配置
if (extra.length >
0) {
const extracfg = extra.find(item =>
item.path === path);
if (extracfg) {
baseurl = extracfg.baseurl || baseurl;
method = extracfg.method || method;
contenttype = extracfg.contenttype || contenttype;
}
}
最后我们使用axios来发送请求到实际的服务端接口地址,然后将返回的数据下发给前端页面即可。代码如下:
const url = baseurl + path;
const headers = {
}
;
if (contenttype === 'form') {
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axios({
method,
url,
headers,
timeout: 3000,
data: contenttype === 'form' ? qs.stringify(params) : params
}
).then(result =>
{
res.json(result.data);
log.api(url, params, result.data);
}
).catch(error =>
{
res.json({
code: '-1', msg: '网络错误' }
);
log.api(url, params, '网络错误');
}
);
代码中的log是用来记录日志的,方便我们追踪代理服务的运行情况,具体实现可查看本项目源代码。
至此我们的代理服务就开发完成了,运行这个服务,我们就可以在前端项目中接入并使用它了。**注意:**当我们修改了config.json文件后,保存即可,不需要重启服务。如果电脑关机重启了,则需要手动启动代理服务。
前端项目接入
在前端项目封装axios请求的地方,判断如果是本地开发环境,则将url指向此服务,并对入参进行简单包装即可。由于我们只对本地环境做了接口代理,因此发布项目时无需任何修改,发布后的版本仍会调用实际的服务端接口。
代码示例:
let baseurl = 'http://api.xyz.com';
// 线上接口域名
let data = {
a: 1 }
// 接口入参
let path = '/user/permision';
// 实际的接口路径
let url = baseurl + path;
// 请求的完整接口url
if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url = 'http://127.0.0.1:8080/api';
data = {
path, params: data }
}
// 发送请求
axios({
url, data }
)
以上就是关于“创建nodejs项目后如何实现前端本地开发接口代理服务”的介绍了,感谢各位的阅读,希望文本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知识,欢迎关注网络,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建nodejs项目后如何实现前端本地开发接口代理服务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6544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