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1.0和2.0_AOM 1.0与AOM 2.0使用对比
1、标准覆盖范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等保1.0:主要关注传统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
等保2.0:扩大了覆盖范围,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
2、防御策略
等保1.0:侧重于被动防御,主要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措施。
等保2.0:强调主动防御,实现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审计的全流程安全管理。
3、技术要求
等保1.0:技术要求较为基础,主要针对已有的技术和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等保2.0:引入了可信计算等新技术要求,增强了安全防护的技术深度和广度。
4、测评上文归纳等级
等保1.0:测评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三个等级。
等保2.0:调整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提高了评估的精细度。
5、结构变化
等保1.0:较为简单的结构,主要围绕基本信息安全。
等保2.0:构建了更为复杂的防护体系架构,包括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6、法规一致性
等保1.0:与早期的信息安全需求相适应。
等保2.0:与《网络安全法》保持一致,更适应现代网络安全法律要求。
7、新型应用安全
等保1.0:对新型应用和技术的安全防护考虑不足。
等保2.0:加入了新型应用的安全扩展要求,如云计算和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
8、安全管理
等保1.0: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相对分散且不够系统。
等保2.0:强化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等保1.0与等保2.0主要差异对比
相关问答FAQs:
Q1: 等保2.0相比等保1.0有哪些主要改进?
A1: 等保2.0的主要改进包括更广泛的保护对象覆盖、从被动到主动的防御策略转变、引入新的技术要求如可信计算、更加细致的测评上文归纳等级划分、以及与《网络安全法》的一致性,这些改进使得等保2.0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环境。
Q2: 如何理解等保2.0中的“安全通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
A2: “安全通用要求”指的是适用于所有保护对象的基本的、通用的安全要求,而“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则针对特定的新兴技术和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提出的特定安全要求,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等保2.0既可以提供全面的保护,又能针对性地解决新型技术和应用的安全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等保1.0和2.0_AOM 1.0与AOM 2.0使用对比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68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