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Linux Informix进行数据迁移
Linux环境下Informix数据库迁移指南
一、迁移前的准备工作
1. 环境兼容性检查
确保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的**操作系统(如CentOS、RHEL)、硬件配置(CPU、内存、磁盘空间)及Informix版本(如11.70.FC3DE、11.50UC5)**兼容。版本差异可能导致功能不兼容(如11.70新增的特性无法在11.50中使用),需提前通过onstat -
命令确认源数据库版本,目标环境需安装对应或更高版本的Informix Dynamic Server(IDS)。
2. 权限与工具准备
- 在源和目标服务器上创建Informix数据库用户(如
informix
),并授予必要的权限(如DBA
权限,用于创建对象、导入数据); - 准备迁移工具:逻辑迁移需
dbexport
/dbimport
、unload
/load
;二进制迁移需ontape
、on-bar
;高性能迁移需High Performance Loader(HPL)
。
3. 数据量与业务评估
根据数据量大小(如GB级、TB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选择迁移方法:
- 小数据量(<
100GB):优先选择逻辑迁移(
dbexport
/dbimport
),操作简单、可跨平台; - 大数据量(>
100GB):优先选择二进制迁移(
ontape
/on-bar
)或高性能加载工具(HPL
),速度快、停机时间短; - 需保留数据格式或跨数据库迁移:选择
unload
/load
或HPL
。
二、数据库结构迁移
1. 导出表结构与对象
使用dbschema
命令导出源数据库的表结构、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
# 导出所有表结构到db_schema.sql
dbschema -d 源数据库名 -t all >
db_schema.sql
# 导出所有存储过程到proc_schema.sql
dbschema -d 源数据库名 -f all >
proc_schema.sql
导出后需检查SQL文件,调整数据类型兼容性(如Informix的DECIMAL(10,2)
在Oracle中为NUMBER(10,2)
)、约束定义(如外键、唯一键)及存储过程语法(如EXECUTE PROCEDURE
改为CALL
)。
2. 在目标数据库中创建结构
将调整后的SQL文件导入目标数据库:
# 登录目标数据库服务器
dbaccess 目标数据库名 <
db_schema.sql
创建完成后,验证对象是否完整(如SELECT * FROM systables WHERE tabname='表名'
)。
三、数据迁移实施
1. 逻辑数据迁移(小数据量推荐)
(1)导出数据
使用dbexport
工具将源数据库导出为ASCII格式:
# 创建导出目录
mkdir -p /informix/db_export
# 导出数据库(生成exp.dat数据文件和dbexport.exp控制文件)
dbexport -o /informix/db_export 源数据库名
导出完成后,/informix/db_export
目录下会生成.unl
数据文件(如testtable.unl
)和.exp
控制文件。
(2)传输文件
使用scp
或rsync
将导出目录传输到目标服务器:
scp -r /informix/db_export 目标服务器IP:/home/informix/
(3)导入数据
使用dbimport
工具将数据导入目标数据库:
cd /home/informix/db_export
dbimport -i . 目标数据库名 -c -l buffered update statistics
-c
:创建数据库(若目标数据库不存在);-l buffered
:使用缓冲日志(提升导入速度);update statistics
:更新统计信息(优化查询性能)。
2. 二进制数据迁移(大数据量推荐)
(1)制作源数据库备份
使用ontape
工具制作0级备份(全量备份):
# 设置onconfig文件中的备份路径
onconfig.myconf中的TAPEDEV=/informix/backup/ontape_dev
LTAPEDEV=/informix/backup/ltape_dev
# 执行0级备份
ontape -s -L 0
备份文件会保存到TAPEDEV
指定的路径(如/informix/backup/
)。
(2)传输备份文件
将备份文件、onconfig
文件及sqlhosts
文件传输到目标服务器:
scp /informix/backup/*.dat 目标服务器IP:/informix/backup/
scp $INFORMIXDIR/etc/onconfig 目标服务器IP:$INFORMIXDIR/etc/
scp $INFORMIXDIR/etc/sqlhosts 目标服务器IP:$INFORMIXDIR/etc/
(3)恢复数据
在目标服务器上:
- 确保
onconfig
文件中的路径(如ROOTPATH
、MIRRORPATH
)正确; - 创建与源数据库相同的chunk文件(如
/informix/chunks/chunk1
),并设置权限为660
(chown informix:informix chunk1; chmod 660 chunk1
); - 执行恢复:
ontape -r -L 0
恢复完成后,目标数据库会自动联机。
四、应用程序适配调整
1. 修改连接配置
更新应用程序的连接字符串,指向目标数据库服务器:
# 原连接字符串(源服务器)
jdbc:informix-sqli://源服务器IP:1533/源数据库名:INFORMIXSERVER=源服务器名;
user=informix;
password=xxx
# 新连接字符串(目标服务器)
jdbc:informix-sqli://目标服务器IP:1533/目标数据库名:INFORMIXSERVER=目标服务器名;
user=informix;
password=xxx
2. 调整SQL语句
- 替换Informix特有函数(如
TODAY
改为CURRENT DATE
,VARCHAR
改为CHAR
); - 修改事务隔离级别(如源数据库使用
COMMITTED READ
,目标数据库可能需要调整为REPEATABLE READ
); - 处理字符集差异(如源数据库为
en_US.819
,目标数据库为zh_CN.gb18030
,需统一字符集)。
五、测试与验证
1. 数据准确性验证
- 抽样检查关键表的数据一致性(如
SELECT COUNT(*) FROM 表名
对比源和目标数据库的记录数); - 验证特殊数据(如
NULL
值、最大/最小值、特殊字符)是否正确迁移。
2. 性能验证
- 执行典型查询(如
SELECT * FROM 大表 WHERE 条件
),对比源和目标数据库的执行时间; - 使用
onstat -g ses
监控目标数据库的会话性能,检查是否有锁等待或资源瓶颈。
3. 功能验证
- 测试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如登录、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确保与源数据库的行为一致;
- 验证存储过程、触发器是否正常执行(如
EXECU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参数)
)。
六、迁移后运维
1. 监控与优化
- 使用
onstat
工具监控数据库状态(如onstat -
查看系统概要,onstat -g sql
查看SQL执行情况); - 定期更新统计信息(
UPDATE STATISTICS
),优化查询计划; - 调整缓冲池大小(
BUFFERPOOL
参数),提升性能。
2. 备份策略
- 制定定期备份计划(如每日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使用
ontape
或on-bar
工具; - 将备份文件存储到异地(如NAS、云存储),防止数据丢失。
3. 异常处理
- 若出现连接问题,检查
INFORMIXSERVER
配置、网络连通性及sqlhosts
文件; - 若出现数据不一致,使用
dbload
重新导入数据或从备份恢复; - 若出现性能下降,分析慢查询日志(
onstat -g his
),添加索引或调整SQL语句。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使用Linux Informix进行数据迁移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2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