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ogic在Ubuntu上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导读:WebLogic在Ubuntu上的最佳实践 一、安装与部署最佳实践 系统准备 版本兼容性:选择Ubuntu 18.04及以上版本(长期支持版,稳定性更好),确保与WebLogic版本(如12c、14.1.1)兼容。 依赖安装:通过ap...
WebLogic在Ubuntu上的最佳实践
一、安装与部署最佳实践
-
系统准备
- 版本兼容性:选择Ubuntu 18.04及以上版本(长期支持版,稳定性更好),确保与WebLogic版本(如12c、14.1.1)兼容。
- 依赖安装:通过
apt
安装必要工具和依赖:sudo apt update & & sudo apt install default-jdk unzip
(JDK为WebLogic运行基础)。 - 用户与权限:创建专用用户(如
weblogic
)和用户组(如weblogic
),避免使用root
运行;设置WebLogic安装目录(如/opt/weblogic
)权限为chown -R weblogic:weblogic /opt/weblogic
。
-
静默安装(推荐)
- 下载WebLogic安装包(如
fmw_14.1.1.0.0_wls_lite_generic.jar
),创建响应文件(wls.rsp
),包含安装路径、管理员账号等信息;通过命令静默安装:java -jar fmw_14.1.1.0.0_wls_lite_generic.jar -silent -responseFile /opt/weblogic/wls.rsp -invPtrLoc /opt/weblogic/oraInst.loc
。
- 下载WebLogic安装包(如
-
域配置与管理
- 使用
config.sh
脚本创建域(开发/生产环境),指定域名称(如base_domain
)、监听端口(默认7001);启动域:cd /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bin/ & & ./startWebLogic.sh
。
- 使用
二、性能优化最佳实践
-
系统层面优化
- 内核参数调优:修改
/etc/sysctl.conf
,调整以下参数提升系统性能:vm.swappiness=10
(减少内存交换,避免I/O瓶颈);net.core.somaxconn=4096
(增加TCP连接队列长度,应对高并发);net.ipv4.tcp_tw_reuse=1
(复用TIME-WAIT连接,减少连接建立开销)。修改后执行sysctl -p
生效。
- 资源限制:通过
cgroups
限制非关键进程内存占用,或使用ulimit -n 65535
增加WebLogic进程的文件描述符限制(避免连接数过多导致崩溃)。 - 存储优化:使用SSD替代HDD,提升I/O性能;若使用机械硬盘,可通过
iotop
监控磁盘读写,优化热点数据存储位置。
- 内核参数调优:修改
-
WebLogic自身优化
- 内存设置:调整JVM堆内存(
-Xms
与-Xmx
设为相同值,如-Xms2048m -Xmx2048m
),避免频繁垃圾回收;选择G1垃圾回收器(-XX:+UseG1GC
),降低Full GC停顿时间。 - 线程池与连接池:在WebLogic控制台调整线程池大小(
Thread Count
设为CPU核心数的1.5-2倍,如8核服务器设为12-16);优化JDBC连接池(Initial Capacity
设为5-10,Max Capacity
设为50-100,Inactive Connection Timeout
设为30秒),避免连接泄漏。 - 压缩与本地I/O:启用HTTP响应压缩(
-Dweblogic.http.enableGZIP=true
),减少网络传输时间;设置NativeIOEnabled=true
,提升网络通信效率。
- 内存设置:调整JVM堆内存(
-
应用层优化
- 代码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对象创建(如使用对象池),避免内存泄漏;优化SQL查询(添加索引、使用批处理),降低数据库负载。
- 缓存策略:使用Redis或Ehcache缓存热点数据(如商品信息、用户会话),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
三、安全加固最佳实践
- JDK安全:使用Oracle官方JDK(避免OpenJDK的兼容性问题),定期更新至最新版本(如JDK 1.8u381及以上),修复已知漏洞。
- WebLogic安全:定期更新WebLogic补丁(通过Oracle Support获取最新安全补丁,如CVE-2020-2551);禁用不必要的组件(如Admin Console的匿名访问),修改默认管理员密码(使用强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 网络安全:配置防火墙(
ufw
或iptables
),仅开放必要端口(如7001、8080);使用HTTPS(通过Let’s Encrypt获取免费证书),加密数据传输。
四、监控与维护最佳实践
- 系统监控:使用
top
、htop
实时查看进程状态;安装vmstat
、iostat
、sar
监控系统负载(CPU、内存、磁盘I/O);通过ss
或netstat
监控网络连接(如ss -tulnp | grep 7001
查看7001端口的连接情况)。 - WebLogic监控:利用WebLogic控制台的
Monitoring
模块(如服务器状态、线程池、连接池),设置阈值告警(如线程池使用率超过80%时发送邮件);启用JMX(-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
),通过第三方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实现可视化监控。 - 日志管理:定期分析WebLogic日志(
server.log
、access.log
),定位性能瓶颈(如慢SQL、线程阻塞);使用logrotate
工具归档日志(如每天归档,保留30天),避免日志文件过大占用磁盘空间。 - 定期维护:每周重启WebLogic服务器(释放内存、清理临时文件);每月备份域配置(
/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
),避免配置丢失。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WebLogic在Ubuntu上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2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