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环境下k8s安全策略有哪些
导读:CentOS环境下K8s安全策略体系 一、系统基础安全加固 1. 操作系统层加固 禁用root以外超级用户:通过/etc/passwd排查并锁定不必要的超级账户(如adm、lp等),减少系统被提权攻击的风险。 强化口令策略:修改/etc/...
CentOS环境下K8s安全策略体系
一、系统基础安全加固
1. 操作系统层加固
- 禁用root以外超级用户:通过
/etc/passwd排查并锁定不必要的超级账户(如adm、lp等),减少系统被提权攻击的风险。 - 强化口令策略:修改
/etc/login.defs文件,强制用户设置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复杂口令(长度≥10位)。 - 保护敏感文件:使用
chattr +i命令给/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等文件添加不可更改属性,防止未授权修改。 - 限制su命令使用:编辑
/etc/pam.d/su文件,仅允许特定组(如wheel)用户通过su切换至root。 -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使用
systemctl disable关闭FTP、邮件服务器等非必需服务,降低攻击面。 - 配置防火墙:使用
firewalld或iptables限制对SSH(22端口)、Kubernetes API(6443端口)等关键服务的访问,仅放行必要IP。
2. Kubernetes组件版本管理
- 升级至最新稳定版:定期通过
kubeadm upgrade命令将Kubernetes集群升级至最新稳定版本,获取安全补丁(如修复CVE漏洞)。 - 同步组件版本:确保
kubelet、kubeadm、kubectl等组件版本与集群版本一致,避免兼容性问题导致的安全风险。
二、身份认证与授权控制
1. API Server安全配置
- 启用TLS双向认证:为API Server配置CA签名的证书(如
apiserver.crt、apiserver.key),强制客户端(如kubelet、kubectl)使用证书认证,禁用匿名访问(设置--anonymous-auth=false)。 - 限制API访问地址:通过
--advertise-address参数指定API Server仅监听本地接口或内网IP,避免暴露在公网。
2. RBAC权限最小化
- 命名空间隔离:使用
kubectl create namespace创建业务命名空间(如dev、prod),将不同团队的资源分隔,避免越权访问。 - 角色精细化授权:通过
Role(命名空间级)或ClusterRole(集群级)定义最小权限(如get/list/watch pods),再通过RoleBinding或ClusterRoleBinding绑定至用户/服务账户。 - 关键操作审计:为
ClusterRole添加审计注解(如audit.k8s.io/audit-level: Metadata),记录用户对敏感资源(如secrets、deployments)的操作,便于溯源。
三、网络访问控制
1. 网络策略(NetworkPolicy)
- 限制Pod间通信:使用
NetworkPolicy资源定义Pod访问规则(如仅允许frontend命名空间的Pod访问backend命名空间的db标签Pod),未定义策略的命名空间默认拒绝所有流量。 - 选择支持插件:需配合Calico、Cilium等支持NetworkPolicy的网络插件生效,确保策略落地。
四、容器与镜像安全
1. Pod安全配置
- 替代PSP(Pod Security Policy):使用Kubernetes内置的
Pod Security Standards(PSS),启用baseline(基线)或restricted(严格)策略,禁止特权容器(privileged: false)、限制挂载主机路径(hostPath仅读)、设置根文件系统为只读(readOnlyRootFilesystem: true)。 - 安全上下文(SecurityContext):在Pod或Container级别配置
runAsNonRoot: true(以非root用户运行)、capabilities(删除不必要的Linux能力,如NET_ADMIN),降低容器逃逸风险。
2. 镜像安全管控
- 使用私有仓库:搭建Harbor等私有镜像仓库,避免直接拉取公共仓库(如Docker Hub)的高风险镜像。
- 镜像漏洞扫描:在CI/CD流水线中集成Trivy、Clair等工具,扫描镜像中的CVE漏洞(如高危漏洞),阻断有漏洞的镜像部署。
- 镜像签名验证:使用cosign工具对镜像进行签名,部署时通过
ImagePolicyWebhook验证签名有效性,防止篡改。
五、数据与存储安全
1. etcd加密
- 静态数据加密:修改etcd配置文件(
/etc/etcd/etcd.conf),启用--encryption-provider-config参数,配置AES-256-GCM加密算法,保护secrets、configmaps等敏感数据的存储安全。
2. Secret安全管理
- 避免硬编码:使用
kubectl create secret命令将敏感信息(如数据库密码、API密钥)存储为Secret对象,而非直接写入Pod配置文件。 - 动态密钥注入:通过Vault CSI驱动实现动态密钥注入,避免Secret长期存储在集群中,降低泄露风险。
六、监控与审计
1. 日志与审计
- 启用审计日志:配置Kubernetes Audit Policy(如
metadata、requestResponse级别),记录所有API请求(包括用户身份、操作时间、资源类型),并将日志发送至ELK、Loki等集中式日志系统,便于分析异常行为。 - 实时入侵检测:部署Falco等工具,监控容器和节点的异常行为(如宿主机文件访问、特权容器启动),触发告警并及时响应。
七、持续运维安全
1. 备份与恢复
- 定期备份关键数据:使用
etcdctl snapshot save命令备份etcd数据,备份/etc/kubernetes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如kube-apiserver.yaml),并测试恢复流程,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快速恢复集群。
2. 安全扫描与更新
- 定期漏洞扫描:使用Kube-bench工具扫描集群是否符合CIS Kubernetes Benchmark安全标准,使用Kube-hunter工具模拟攻击检测潜在漏洞。
- 及时应用补丁:关注CentOS系统(
yum update)和Kubernetes组件(kubeadm upgrade)的安全更新,第一时间修复已知漏洞。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centos环境下k8s安全策略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393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