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法
导读:Ubuntu 系统备份与恢复实用指南 一 备份策略与工具选择 日常桌面:使用 Timeshift(系统快照,推荐 RSYNC 类型) 管理系统级还原点,配合 Deja Dup 做用户文件(如 /home)的增量备份到本地磁盘、网络存储或云...
Ubuntu 系统备份与恢复实用指南
一 备份策略与工具选择
- 日常桌面:使用 Timeshift(系统快照,推荐 RSYNC 类型) 管理系统级还原点,配合 Deja Dup 做用户文件(如 /home)的增量备份到本地磁盘、网络存储或云端。此组合覆盖系统配置与应用,兼顾个人数据。
- 服务器与命令行:用 rsync 增量同步关键目录到远程主机,定期做 tar 全量归档做基线;适合无图形环境、可脚本化与自动化运维。
- 完整镜像与迁移:用 dd 做整盘克隆/镜像,适合同硬件迁移或快速还原;也可用 Clonezilla 进行磁盘到磁盘或镜像到磁盘的整盘备份与恢复,适合批量与离线场景。
二 文件级备份与恢复(适合 /home 等重要数据)
- 使用 rsync 增量备份
- 安装:sudo apt install rsync
- 备份:rsync -aAXv --delete /path/to/source/ /path/to/backup/
- 说明:-aAX 保留权限/ACL/扩展属性,–delete 同步删除,源路径末尾的斜杠“/”表示同步目录内容而非目录本身。
- 使用 tar 打包备份
- 全系统(进入 Live 环境或救援模式执行更稳妥):
- tar -cvpzf backup-$(date +%F).tar.gz
–exclude=/proc --exclude=/sys --exclude=/tmp --exclude=/mnt
–exclude=/media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run
–exclude=/backup-*.tar.gz /
- tar -cvpzf backup-$(date +%F).tar.gz
- 仅备份 /home:tar -cvpzf home-$(date +%F).tar.gz /home
- 全系统(进入 Live 环境或救援模式执行更稳妥):
- 恢复
- tar 解包:sudo tar -xvpzf backup-2025-11-17.tar.gz -C /restore/path
- rsync 还原:sudo rsync -aAXv /path/to/backup/ /path/to/restore/
- 提示
- 若需彻底还原到备份时状态,先清理目标目录再解包;tar 默认不会删除目标中新产生的文件。
- 备份文件请保存到外部磁盘/网络存储/云端,避免与源盘同盘存放。
三 系统级备份与恢复(适合系统配置与应用)
- Timeshift(系统快照)
- 安装与配置:sudo apt install timeshift;启动图形界面选择 RSYNC 或 BTRFS,备份位置选外部磁盘,按需设置定时。
- 恢复:系统可启动时在 Timeshift 中直接选择快照还原;系统无法启动时,用 Live USB 启动 → 安装并启动 Timeshift → 选择快照还原。
- dd 整盘镜像(谨慎)
- 备份:确认系统盘如 /dev/sda,备份盘或镜像存放于 /dev/sdb1(挂载到 /mnt/backup)
- 镜像到文件:sudo dd if=/dev/sda of=/mnt/backup/ubuntu.img bs=64K status=progress
- 可选压缩:sudo dd if=/dev/sda bs=64K status=progress | gzip > /mnt/backup/ubuntu.img.gz
- 仅备份 MBR:sudo dd if=/dev/sda of=/mnt/backup/mbr.img bs=512 count=1
- 恢复:sudo dd if=/mnt/backup/ubuntu.img of=/dev/sda bs=64K status=progress
- 压缩镜像:gzip -dc /mnt/backup/ubuntu.img.gz | sudo dd of=/dev/sda bs=64K status=progress
- 注意:恢复会完全覆盖目标盘;务必核对设备名,建议全程在 Live USB 下执行,避免运行中数据变动。
- 备份:确认系统盘如 /dev/sda,备份盘或镜像存放于 /dev/sdb1(挂载到 /mnt/backup)
- Clonezilla 整盘克隆/镜像
- 制作 Clonezilla 启动盘 → 从 U 盘启动 → 选择“device-device”或“device-image”模式 → 指定源盘/镜像与目标位置 → 按向导执行。适合跨机器迁移与批量部署。
四 无法进入系统时的恢复流程
- 准备 Ubuntu Live USB,选择 Try Ubuntu。
- 挂载原系统根分区(示例为 /dev/sdXn)到 /mnt:sudo mount /dev/sdXn /mnt
- 绑定虚拟文件系统并 chroot:
- sudo mount --bind /dev /mnt/dev
- sudo mount --bind /proc /mnt/proc
- sudo mount --bind /sys /mnt/sys
- sudo chroot /mnt
- 在 chroot 中执行恢复
- Timeshift:直接运行 timeshift-launcher 选择快照还原;或按需要重装/修复引导(如 update-grub)。
- tar 恢复:cd / & & tar -xvpzf /mnt/backup-2025-11-17.tar.gz
- 退出并清理:exit → sudo umount /mnt/{ dev,proc,sys} → sudo umount /mnt
- 重启系统。
五 实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 备份位置与频率:备份应存放在不同物理设备(外置硬盘/NAS/云端),并按需设置每日/每周计划;定期做恢复演练验证可用性。
- 敏感数据:对备份归档进行加密,例如:gpg -c backup.tar.gz,密钥妥善保管。
- 自动化:用 cron 定时执行备份脚本,例如每天 02:00 执行:0 2 * * * /path/to/backup.sh
- 校验与一致性:对关键备份生成 SHA256 校验(sha256sum file > file.sha256),恢复前校验一致性,降低介质损坏风险。
- 方法与限制
- dd 镜像恢复要求目标盘容量不小于源盘;跨硬件迁移可能因 UUID/驱动 差异导致启动问题,需额外处理(如重新生成 initramfs、更新 GRUB)。
- Timeshift 默认不备份 /home,请配合用户级备份工具(如 Deja Dup)单独保护个人数据。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Ubuntu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法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49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