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exploit攻击有哪些常见手段
导读:Linux exploit常见手段与防护要点 一 远程攻击面与初始入侵 弱口令与默认凭证:对SSH等服务的在线爆破(如工具:hydra、nmap脚本),或获取口令文件后进行离线破解(如工具:John the Ripper、hashcat)...
Linux exploit常见手段与防护要点
一 远程攻击面与初始入侵
- 弱口令与默认凭证:对SSH等服务的在线爆破(如工具:hydra、nmap脚本),或获取口令文件后进行离线破解(如工具:John the Ripper、hashcat)。
- 服务与配置漏洞:利用网络服务缺陷或未加固配置获取远程代码执行或越权访问,例如历史漏洞Samba usermap_script可获取shell;NFS导出范围过大且权限过高时,可将SSH公钥写入目标root/.ssh/authorized_keys形成后门。
- 命令注入与远程命令执行:通过应用层缺陷执行系统命令,实现进一步入侵与横向移动。
二 本地提权与权限维持
- 内核漏洞提权:利用内核缺陷提升至root,如CVE-2016-5195(Dirty COW);此类利用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通常作为最后手段。
- SUID/SGID 与文件权限滥用:查找并滥用具有SUID的程序或可写系统文件(如**/etc/shadow、/etc/passwd**),或通过sudo配置不当执行特权命令。
- Capabilities 滥用:不当分配的Linux capabilities可被低权限进程用于提权。
- 进程与服务配置不当:以root身份运行的脚本/服务存在可写脚本或可被子进程继承的敏感环境,易被劫持。
- MySQL UDF 提权:当MySQL root无密码或以高权限运行时,可加载恶意UDF执行系统命令,进而创建SUID二进制或获取root shell。
- 持久化与隐蔽:部署后门/rootkit、创建隐藏账户、设置SSH 公钥、端口转发与SOCKS 代理、清理痕迹等。
三 典型内存破坏与绕过技术
- 缓冲区溢出:向缓冲区写入超量数据覆盖返回地址或控制数据结构,劫持执行流。
- Return-to-libc:在栈溢出场景下直接跳转到libc中的函数(如system)以绕过NX。
- ROP(Return-Oriented Programming):串联内存中的gadget链实现任意代码执行,常用于绕过DEP/NX等保护。
四 内网横向与隐蔽通道
- 端口转发与代理:利用SSH 隧道、端口转发、SOCKS 代理在受限网络中扩展控制面与访问范围。
- 隐蔽信道与隧道:通过DNS、ICMP等协议外泄数据或维持通信,规避传统检测。
五 防护要点(简要)
- 及时更新与补丁管理:优先修补内核与关键服务,减少已知漏洞利用面。
- 最小权限与配置基线:清理不必要的SUID/SGID、收紧sudoers、限制Capabilities、分离root与业务权限。
- 加固网络服务:禁用或限制NFS/Samba等高风险服务的外网暴露与宽松导出,严格访问控制。
- 凭据安全:杜绝默认口令,强制强密码/口令轮换,限制SSH 公钥分发与写入,监控异常登录。
- 入侵检测与审计:集中审计auth.log、syslog,部署EDR/IDS/IPS与文件完整性监控,关注可疑进程与网络连接。
- 合法合规:任何漏洞测试与利用仅可在取得明确授权的资产与时段内进行,避免触犯法律与合规风险。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 exploit攻击有哪些常见手段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525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