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如何使用rabbitmq管理界面
1. 前置准备:安装Erlang与RabbitMQ
RabbitMQ基于Erlang语言开发,需先安装Erlang。在CentOS上可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sudo yum install -y epel-release # 安装EPEL仓库(若未安装)
sudo yum install -y erlang # 安装Erlang
随后安装RabbitMQ:
sudo yum install -y rabbitmq-server # 通过Yum安装RabbitMQ
2. 启动RabbitMQ服务并设置开机自启
安装完成后,启动RabbitMQ服务并配置开机自动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rt rabbitmq-server # 启动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rabbitmq-server # 设置开机自启
sudo systemctl status rabbitmq-server # 验证服务状态(显示"active (running)"即为成功)
3. 启用RabbitMQ管理插件(关键步骤)
RabbitMQ默认提供Web管理界面,但需手动启用插件:
sudo rabbitmq-plugins enable rabbitmq_management # 启用管理插件
启用后,插件会自动集成到RabbitMQ服务中,无需重启服务即可生效。
4. 配置防火墙允许访问(若启用防火墙)
若服务器开启了firewalld
防火墙,需开放RabbitMQ的AMQP协议端口(5672,用于客户端通信)和管理界面端口(15672,用于Web访问):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5672/tcp # 开放AMQP端口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15672/tcp # 开放管理界面端口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 重新加载防火墙规则
5. 访问Web管理界面
启用插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地址访问管理界面(将your_server_ip
替换为服务器实际IP):
http://your_server_ip:15672
默认登录凭证为:
- 用户名:
guest
- 密码:
guest
注意:默认情况下,guest
用户仅能从localhost
(本机)访问。若需远程访问,需创建新用户并删除guest
用户(详见下一步)。
6. 创建管理员用户并配置权限(安全建议)
为保障系统安全,建议删除默认的guest
用户并创建新的管理员账户:
sudo rabbitmqctl delete_user guest # 删除默认用户(可选,但推荐)
sudo rabbitmqctl add_user myadmin mypassword # 创建新用户(替换为自定义用户名/密码)
sudo rabbitmqctl set_user_tags myadmin administrator # 设置用户标签为"administrator"(管理员权限)
sudo rabbitmqctl set_permissions -p / myadmin ".*" ".*" ".*" # 赋予用户对所有虚拟主机(/)的完全权限(配置、读、写)
创建完成后,使用新用户(如myadmin
/mypassword
)登录管理界面即可。
7. 登录管理界面并使用
输入上述凭证后,进入RabbitMQ管理界面,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 Overview(概述):查看RabbitMQ整体状态(节点信息、内存使用、磁盘空间、消息速率等);
- Connections(连接):管理客户端连接(查看、关闭连接);
- Channels(通道):管理通道(通道是连接的子通道,用于消息传输);
- Exchanges(交换器):创建/管理交换器(定义消息路由规则,如direct、fanout、topic等);
- Queues(队列):创建/管理队列(存储消息的容器,可设置持久化、最大长度等属性);
- Admin(用户管理):管理用户(创建、删除、修改权限);
- Virtual Hosts(虚拟主机):管理虚拟主机(隔离不同环境的队列、交换器等资源)。
通过管理界面,可实现队列的声明、消息的发送/接收、监控队列长度/消息速率、导出对象定义(JSON格式)等操作,满足日常管理与监控需求。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centos如何使用rabbitmq管理界面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2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