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WebLogic集群如何搭建与管理
导读:Linux环境下WebLogic集群搭建与管理指南 一、集群搭建步骤 1. 准备工作  操作系统要求:选择CentOS 7.x/8.x、Ubuntu 20.04及以上64位Linux发行版,确保所有节点系统版本一致。 基础环境配置:  安装...
    
Linux环境下WebLogic集群搭建与管理指南
一、集群搭建步骤
1. 准备工作
- 操作系统要求:选择CentOS 7.x/8.x、Ubuntu 20.04及以上64位Linux发行版,确保所有节点系统版本一致。
- 基础环境配置:
- 安装JDK 8或11(WebLogic 14c及以上推荐JDK 11),配置JAVA_HOME环境变量并验证java -version。
- 创建专用weblogic用户(groupadd weblogic; useradd -g weblogic -d /home/weblogic weblogic),并设置密码。
- 配置节点间静态IP和主机名解析(编辑/etc/hosts,添加IP hostname映射,如192.168.1.10 master; 192.168.1.11 node1)。
- 关闭SELinux(setenforce 0)和防火墙(systemctl stop firewalld),避免网络访问限制(生产环境建议配置白名单)。
 
- 安装JDK 8或11(WebLogic 14c及以上推荐JDK 11),配置
2. 安装WebLogic Server
- 下载WebLogic安装包(如fmw_14.1.1.0.0_wls_lite_generic.jar),使用weblogic用户解压至/opt/weblogic目录。
- 设置目录权限:chown -R weblogic:weblogic /opt/weblogic,确保用户对安装目录有完全控制权。
3. 创建WebLogic域
- 切换至weblogic用户,进入/opt/weblogic/oracle/middleware/wlserver/common/bin目录,执行./config.sh启动配置向导。
- 选择“创建新域”,设置域名称(如base_domain)、域目录(如/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
- 配置管理服务器(Admin Server):设置监听地址(如master,使用主机名)、端口(默认7001),并创建管理员账号(如weblogic/Welcome1)。
- 选择“创建受管服务器”(若需集群),填写受管服务器名称(如managed1、managed2)和监听端口(如7002、7003)。
4. 配置集群
- 登录WebLogic管理控制台(http://master:7001/console),进入“环境→集群”页面,点击“新建”。
- 输入集群名称(如myCluster),选择集群通信协议(默认T3),设置集群地址(格式:dns_name:port,如myCluster:7001,需包含所有受管服务器地址)。
- 配置集群参数:选择默认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开启会话复制(若需状态ful应用,选择复制组并设置组名称)。
5. 添加受管服务器到集群
- 在管理控制台“环境→服务器”页面,点击“新建”创建受管服务器(名称与配置域时一致,如managed1)。
- 分配受管服务器至集群:在“服务器→配置→一般”页面,将“集群”设置为myCluster。
- 配置受管服务器监听地址:选择“服务器→配置→监听端口”,设置Listen Address为节点主机名(如node1),Listen Port为受管服务器端口(如7002)。
6. 启动集群
- 启动管理服务器:切换至weblogic用户,在/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bin目录下执行./startWebLogic.sh。
- 启动受管服务器:有两种方式:
- 方式一:通过管理控制台“服务器→控制”页面,选中受管服务器,点击“启动”。
- 方式二:使用命令./startManagedWebLogic.sh managed1 t3://master:7001(managed1为受管服务器名称,master:7001为管理服务器地址)。
 
- 验证集群状态:登录管理控制台“环境→集群”页面,查看集群成员状态(应为“运行”),或使用wlst.sh命令connect('weblogic','Welcome1','t3://master:7001'); ls('/Clusters/myCluster/ClusterMembers')查看成员列表。
二、集群管理要点
1. 日常监控
- 健康状态监控:通过管理控制台“环境→服务器→监控”页面,查看集群中各服务器的“健康状态”(Running为正常,若异常需点击服务器名称查看详情)。
- 线程池与JDBC监控:在“服务器→监控→线程池”页面查看线程池使用率(若Pending User Request Count持续大于0,需增加线程数);在“服务→数据源→监控”页面查看JDBC连接池状态(如活跃连接数不应超过最大连接数)。
- 日志分析:定期检查管理服务器日志(/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servers/AdminServer/logs/AdminServer.log)和受管服务器日志,使用grep 'ERROR' AdminServer.log快速定位错误信息。
2. 性能优化
- 内存配置:编辑/opt/weblogic/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bin/setDomainEnv.sh文件,调整JVM堆内存参数(如-Xms2048m -Xmx2048m,根据服务器物理内存调整,建议为物理内存的1/4-1/2)。
- 垃圾回收优化:在setDomainEnv.sh中添加-XX:+UseG1GC(G1垃圾回收器,适用于大内存应用),减少Full GC停顿时间。
- 日志滚动:在管理控制台“域结构→域日志→配置”页面,启用滚动日志(设置文件大小为5MB,最大文件数为100),避免日志文件过大占用磁盘空间。
3. 故障排查
- 无法启动集群:检查节点间网络连通性(ping hostname)、主机名解析(nslookup hostname)、端口是否被占用(netstat -tulnp | grep 7001)。
- 会话丢失:确认会话复制配置是否正确(集群中所有服务器需加入同一复制组),检查JDBC存储配置(若使用数据库存储会话,需确保数据库连接正常)。
- 性能瓶颈:通过线程池监控查看是否有线程阻塞,通过JDBC监控查看连接池等待时间,通过top命令查看CPU和内存使用率(若CPU过高,需优化应用代码或增加节点)。
4. 高级管理
- WLST自动化管理:使用WebLogic Scripting Tool(WLST)编写脚本,实现批量部署应用、批量启停服务器等自动化任务(如connect('weblogic','Welcome1','t3://master:7001'); deploy('myApp.war','myApp','Cluster=myCluster'))。
- 安全配置:通过管理控制台“安全→领域→myrealm”页面,配置用户认证(如添加LDAP用户)和授权(如为用户分配Admin角色);启用SSL/TLS(在“配置→Keystores”页面配置密钥库,使用HTTPS协议访问控制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2913721942#qq.com核实处理,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 WebLogic集群如何搭建与管理
本文地址: https://pptw.com/jishu/740200.html
